拜读维拉科技关于机器人相关信息的综合整理,涵盖企业排名、产品类型及资本市场动态:一、中国十大机器人公司(综合类)优必选UBTECH)聚焦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发,产品覆盖教育、娱乐及服务领域,技术处于行业前沿。大功率AI服务器PSU的革新之路机器人中科院旗下企业,工业机器人全品类覆盖,是国产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核心供应商。埃斯顿自动化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实现控制器、伺服系统、本体一体化自研,加速替代外资品牌。遨博机器人(AUBO)协作机器人领域领先者,主打轻量化设计,适用于3C装配、教育等柔性场景。埃夫特智能国产工业机器人上市第一股,与意大利COMAU深度合作,产品稳定性突出。二、细分领域机器人产品智能陪伴机器人Gowild公子小白:情感社交机器人,主打家庭陪伴功能。CANBOT爱乐优:专注0-12岁儿童心智发育型亲子机器人。仿真人机器人目前市场以服务型机器人为主,如家庭保姆机器人(售价10万-16万区间),但高仿真人形机器人仍处研发阶段。水下机器人工业级产品多用于深海探测、管道巡检,消费级产品尚未普及。大功率AI服务器PSU的革新之路资本市场动态机器人概念股龙头双林股份:特斯拉Optimus关节模组核心供应商,订单排至2026年。中大力德:国产减速器龙头,谐波减速器市占率30%。金力永磁:稀土永磁材料供应商,受益于机器人电机需求增长。行业趋势2025年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活跃,但面临商业化落地争议,头部企业加速并购整合。四、其他相关机器人视频资源:可通过专业科技平台或企业官网(如优必选、新松)获取技术演示与应用案例。价格区间:服务型机器人(如保姆机器人)普遍在10万-16万元,男性机器人13万售价属高端定制产品。
在浪潮的席卷下,服务器作为支撑各类复杂AI运算的关键硬件,其(PSU)的性能表现成为了决定整个系统效能的重要因素。作为大功率AI服务器PSU领域的一项重大革新——混合式TCM/CCM控制策略在交错TTP 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如何从AI服务器电源发展趋势出发,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为AI服务器的稳定高效运行保驾护航的?让我们来深入剖析。
AI服务器电源新趋势:更高密度,更高效率
的蓬勃发展,推动AI服务器PSU发生深刻变革。
在功率方面,为满足AI服务器复杂运算的需求,PSU功率持续提升。在能效上,由于其需要长时间稳定运行,因此对PSU效率和能耗管理要求严苛,高效PSU能降低成本且环保。在空间有限的数据,也要求PSU进一步提高功率密度,在紧凑设计中实现更高的性能。
先进控制策略成为必然选择,像TCM、CCM及交错图腾柱PFC技术,可优化电源性能,让PSU能快速响应负载变化,实现电力管理。模块化和可扩展性设计也极为关键,能满足多样化功率需求,便于维护和模块替换,提升系统可靠性。
此外,AI服务器运行产热多,高效冷却和热管理技术从风冷向液冷升级,保障系统稳定。增强故障容错和预测性维护功能,减少停机风险,确保电力持续供应,是PSU高可靠性的重要体现。
为了支持性能强劲的,AI服务器电源的功率需求比传统服务器高3-10倍,输出电压从传统的12V提升到48/54V,这已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目前,单个PSU功率已攀升至5.5kW、8kW等规格,未来还会达到更高水平。同时,对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同功率的PSU都有相应严格的效率指标,例如5.5kW PSU在特定负载条件下峰值效率可达97.5%,8kW的PSU则追求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效率表现。
混合式TCM/CCM控制策略详解
图腾柱PFC拓扑结构
图腾柱PFC拓扑结构在PSU设计中应用广泛,主要有单通道和交错式两种配置。单通道图腾柱PFC通常适用于4kW以下的功率场合,器件数量少、电路结构相对简单,控制简单,易于实现。
交错图腾柱PFC则适用于对功率和效率要求更高的大功率场景。它采用两相或三相交错的方式,工作模式更加灵活,可以是CCM、TCM,甚至是混合模式。在轻载情况下,通过采用TCM模式和相屏蔽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效率,减少器件损耗,为高功率AI服务器PSU提供了更可靠的解决方案。
控制模式对比与选择
在PFC控制策略中,常见的有CCM(连续模式)、M(电流断续模式)、CRM(临界导通模式)和TCM(三角电流模式)。在本次讨论的方案中,重点采用了CCM和TCM的混合模式。
CCM的特点是电流连续,开关频率固定。这种模式在高功率、高稳定性要求的场合表现出色,因为其电流波纹低,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电流输出,但其开关损耗较高,轻载时效率会有所下降。
TCM则是一种开关频率可变的控制模式,电流波形呈三角形。其优势在于轻载时开关损耗低,效率较高。与DCM和CRM相比,TCM和CCM更适合AI服务器PSU应用。DCM的电流断续特性导致其工作频率不稳定,且无法实现零电压开通,在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存在不足。CRM虽然也是变频模式,但同样没有零电压开通的优势,因此在本应用场景中未被重点考虑。而TCM和CCM结合,能够实现零电压开通,有效提升整体效率,满足AI服务器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需求。
混合控制模式优势
混合式TCM/CCM控制模式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
优化效率:混合策略可根据负载情况在TCM和CCM之间切换,从而在广泛的工作点上优化效率。TCM在轻负载时由于开关损耗减少而更高效,而CCM在高负载时由于导通损耗较低而更高效。
减少纹波电流:两相/三相交错有助于显著减少输入和输出电流纹波。混合方法可以通过动态调整工作模式进一步优化纹波减少。
增强的热管理:在两相之间分配负载并在TCM和CCM之间切换可以带来更好的热性能和更均衡的热量散布。
改善瞬态响应:在TCM和CCM之间切换,使系统能够快速适应负载变化,提供更好的瞬态响应。
灵活性和可靠性:混合控制策略在设计和应用上提供了灵活性,使其适用于各种工作条件。它可以通过减少元件上的应力和改善热管理来提高PFC电路的可靠性。
混合控制模式在交错式TTP PFC中的实现方式
滞环电流控制
在交错式TTP PFC中,实现混合式TCM/CCM控制模式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滞环电流控制。通过设定电感电流的上下限,让电感电流在这个设定范围内波动,从而实现零电压开通,有效降低开关损耗。这种控制方式响应快,能够逐周期对电流进行精确控制,且工作模式切换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CCM、TCM或其他模式之间快速切换。但它对电感的要求较高。
电流检测方案
由于滞环电流控制对电感电流检测的高要求,电流需要具备多种特性。它必须具备隔离功能,以确保电路的安全性;能够进行双向检测,因为电流存在正负方向;具有低损耗特性,以减少对系统效率的影响;实现快速响应和OCP保护,满足实时控制需求;具备高带宽,以适应变频。
ST目前采用的是一种复合方案,即将霍尔传感器与电流互感器(CT)结合使用。CT主要用于检测交流高频成分,即电感电流中的高频电纹电流部分;霍尔传感器负责检测工频成分。两者采集的信号叠加后,能够得到反映实际电感电流的原始信号。此外,ST也在对高带宽霍尔传感器进行评估,探索更优的电流检测解决方案。
在硬件层面,ST方案以G474为核心,搭配相关的功率器件,如不同类型的等,构建起完整的。STM32G474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外设资源,为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提供了硬件基础。
方案利用STM32G474内部的、快速和高分辨率(HRTIM)实现滞环控制、ZVS(零电压开关)控制和驱动信号输出。控制回路包含一个1kHz运行的电压外环,主要作用是稳定输出电压,使其保持在设定值;一个40kHz运行的电流内环,用于精确控制电感电流。同时,还引入了输入和输出前馈控制,有效防止输出电压波动,提高系统稳定性。
CCM实现方式与测试结果
进入CCM模式有两种常见的实现方式,即固定纹波带和固定开关频率。以固定纹波带为例,如设定纹波带为4A,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控制过程是变频操作。另一种方式是固定开关频率,例如设定为70kHz,此时需要根据输入电压(Vin)、输出电压(Vout)、周期(T)和电感值(L)来计算纹波。通过仿真,得到了不同方式下的电流波形。目前实际应用中采用的是固定纹波带的方式。
从测试结果来看,在2000W(纯TCM)、3500W(TCM/CCM混合)、4500W(CCM为主)等不同负载条件下,电流波形表现良好。例如,在2000W纯TCM模式下,电流波形交错良好;3500W混合模式时,CCM和TCM的切换区域过渡平稳;4500W以CCM为主时,CCM区间稳定工作。这些结果充分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尤其是电流过零部分无明显畸变,表现理想,对PFC性能的提升效果显著,为AI服务器PSU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保障。
由此可见,混合式TCM/CCM控制策略在交错TTP PFC中的应用,为大功率AI服务器PSU带来了性能上的巨大提升。ST针对高功率AI服务器电源精心打造了专业设计套件,并提供全面的产品组合,充分满足多样化的设计需求,为AI服务器电源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展望未来,该技术体系有望持续优化,为AI领域发展筑牢电力根基。
全部评论
留言在赶来的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