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2025年主流人形机器人的续航能力分析,综合技术参数与实测表现:
一、工业级人形机器人

开普勒K2大黄蜂
续航:8小时(充电1小时),适配物流分拣、工厂装配等连续作业场景,支持“轮班充电”实现24小时运转。
技术:自研KeplerForce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优化能耗与负载平衡。
特斯拉Optimus Gen-2
续航:5小时(2.3kWh电池),负载20kg时速度达8km/h。
对比:电池容量大于宇树H1(0.864kWh),但重量更重(57kg)。
优必选Walker S2
续航:4-6小时(目标工业场景),量产成本控制在1.6万美元。
二、消费级与高性能机器人
宇树G1
续航:2-4小时(0.864kWh电池),娱乐陪伴场景,售价9.9万元。
性能:23-43关节电机,支持格斗等高动态动作。
Figure 02
续航:5小时(2.25kWh电池),物流场景专用。
广汽GoMate(固态电池版)
续航:6小时(全固态电池),能耗降低80%。
三、续航技术突破
电池方案: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500Wh/kg(如南都电源硫化物电池),支持10分钟快充。
双电技术:亿纬锂能G26P电芯支持9分钟极速充电,热插拔设计减少停机时间。
行业瓶颈:多数机器人续航仍局限在2-6小时,需依赖换电或轮班作业。
四、典型场景适配性
工业流水线:8小时续航(如K2大黄蜂)可匹配人类工作节律,降低备用机采购成本。
家庭服务:2-4小时续航(如G1)需每日多次充电,固态电池或成未来解决方案。
如需具体型号的能耗数据(如负载与续航关系),可进一步补充说明。
全部评论
留言在赶来的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