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充电服务费为运营商开启盛宴?

增收充电服务费为运营商开启盛宴?  第1张

  5月7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关于本市电动汽车充电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主要有两项内容:第一,6月1日起电动汽车充电可以在电费外额外收服务费;第二,对充电服务费限定最高限额。通知中同时明确,自2020年1月1日以后,充电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而居民自用充电设施将不执行这一收费标准。

  据了解,北京市去年加大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初步建成5公里半径充电网络,截至3月底,北京市累计建成了约7500个充电桩及5座换电场站。预计未来几年,将有上万个快速充电桩投入建设和使用,会极大缓解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使用者里程焦虑。然而业内普遍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不甚满意,因为充电桩的商业模式并未形成,建设运营充电设施没有利润,很多运营商只是试点运营一两个站点,投资力度并不大。

  2014年,国家发改委曾发布关于电动汽车用电问题的文件,明确充换电设施经营企业可向电动汽车用户收取电费及充换电服务费两项费用。其中,电费执行国家规定的电价政策,充换电服务费用用于弥补充换电设施运营成本。但是,因为种种考虑,北京市在今年初才开始考虑加收充电服务费。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充电服务费能够增加充电设施运营商的收入,是激励社会资本投资充电基础设施的一项有力手段。

  【记者观察】

  收取充电服务费 利大于弊 

  从6月1日起,北京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将可以对充电汽车收取充电服务费。在全国范围来讲,北京不是第一座收取充电服务费的城市。在北京之前,江西、河北、南京、合肥、佛山都已经明确规定充电服务费的标准。而相比这之前的五省市的充电服务费标准,北京的充电服务费并不算高。笔者认为,收取充电服务费对新能源汽车推广来讲是利大于弊。

  现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北京市主推的纯电动汽车,里程焦虑是每一位车主和准车主头疼的事情。主要原因是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造成的。因为在老旧小区建设充电桩比较困难,一些车主不得不“飞线”充电、“借电”充电。总之都是非常规手段充电,不但弄得自己不方便,而且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有些车主开始用公共充电桩充电,现在要收取充电服务费了,对他们的影响最大。

  而通过了解才发现,他们对充电服务费的理解与支持程度很大。尽管短期内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支出增加了,但是从长期看,未来将有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修建更多适合普通消费者使用、更有市场需求的充电桩,而不是之前靠“拍脑袋”决定建设出来的“僵尸桩”,这对消费者而言,是最大的利好。

  有些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向笔者表示,未来他们将依据市场的需求,分析消费者的使用特点,修建各具特点的充电桩。如在商场、超市等地方,修建以快充为主的充电桩,在景区景点周边,修建以慢充为主的充电桩。而不是现在统一一定比例配置快、慢充电桩建设。而且,未来随着充电桩盈利能力的不同,有些建好的充电桩可能还会拆掉,更换为更具盈利能力的充电桩。

  把握市场的脉搏,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一直是社会资本的强项。但是“无利不起早”,没有盈利可能,任何一家社会资本也不会轻易介入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来,更何况动辄几千万元的投资短期还难以收回。现在允许收取充电服务费可以说是给社会资本打开了一扇窗户,也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