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未来科技是交换机领域主要厂商及产品分类的梳理:一、头部厂商市场表现思科:2025年Q1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份额31.1%(营收36亿美元),长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但市场份额同比下滑24%。Arista:2024年Q3市场份额13.6%,数据中心交换机收入占比超90%,同比增长18%。华为:中国市场数据中心交换机连续9年第一(31.6%份额),全球市场份额9.7%,2025年推出128×800G液冷盒式交换机。HPE:非数据中心交换机占比84.6%,2024年Q3市场份额5.3%,但收入同比下降36.4%。新华三:中国整体市占率32.4%,数据中心份额29%,2025年推出800G CPO硅光交换机。二、交换机分类体系(一)按应用场景划分园区交换机:部署于企业办公网络,支持VLAN划分和QoS管理。数据中心交换机:支持高密度端口(如800G/1.6T)、低延迟,CPO技术加速应用。(二)按网络层次划分接入交换机:连接终端设备,端口速率多为千兆/万兆。汇聚交换机:实现流量聚合,支持三层路由功能。核心交换机:背板带宽超1Tbps,如华为128×800G交换机。(三)按管理类型划分无管理型交换机:即插即用,适用于小型网络。Web管理型交换机:支持图形化配置界面。全管理交换机:支持CLI/SNMP协议,如HPE 1920S系列。(四)按技术参数划分速率:百兆/千兆/万兆/多速率(如锐捷200G/400G产品)。架构:盒式(如工业富联GB200机柜)、框式(支持模块化扩展)。网络层级:二层(基于MAC地址转发)、三层(支持IP路由)。三、技术趋势CPO技术:锐捷网络推出全球首款CPO数据中心交换机,光模块厂商加速布局。液冷散热:华为、工业富联推出液冷交换机适配高密度算力集群。高速率升级:800G交换机需求爆发,1.6T技术进入储备阶段。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入乡随俗”,这也是很多致力于在中国实现本地化运营的希望达成的结果,因此也诞生了不少“中国定制”的和服务。
但其实在这些所谓的“中国定制”当中,真正做到的为中国用户量身设计并不多,我们很难在那些中国定制的产品身上中找到中国式产品的影子,甚至一些中国定制产品,只不过是把英文名翻译成中文名讨巧,并没有考虑到中国用户的使用体验。
要谈到完全的中国定制,就不得不提到戴尔在2016年12月推出的商用台式机“成铭”,这是戴尔专为中国用户特别打造,而且也是第一次采用了中国设计风格、使用中文当做系列名称的产品。

作为中国定制商用PC的典范,“成铭”会给行业用户何种启示?
商用PC在行业中重生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崛起,过去几年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的PC市场,都面临着市场容量的下探。从的统计看,2017年中国商用PC市场出货3,116万台,同比下滑0.6%,但垂直细分行业是增长点。
《IDC中国垂直行业PC预测报告》显示,专业服务、教育、交通、医疗等行业在未来5年的年度增长率高于整体市场,将会扮演推动商用PC市场发展的重要角色。
其实,从生产力工具的角度,商用PC相比传统PC是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尤其在应用场景复杂的行业环境中,商用PC的定制化配置更能符合行业用户的要求。以戴尔成铭商用PC为例,它的非常丰富,除了常见的、VGA、以外,还保留了P/S2、串口和PCI插槽,目的就是满足各种不同场景下行业用户的特殊需求。
此外,行业用户的采购往往涉及到多台设备,这就要求方能够提供更优质的售后服务,以保证用户在业务运营当中,不被服务所拖累。
在我看来,一个合格的商用PC,还应该做到与具体行业的场景结合,进行业务创新。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当中,PC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力。实际上商用PC的行业创新,一方面体现了品牌对行业需求是否做深做透,另一方面则决定了其真正在行业落地的能力。
毕竟,行业的需求很多企业都看得到,所谓知易行难,如何将产品与行业需求结合,并创造出新的竞争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这才是让商用PC走同行业之路的关键。
为什么说成铭是行业用户的优中之选?
首先,成铭是戴尔在全球第一款使用了全中文品牌命名的商用产品,这个产品诞生在中国,也是为中国而诞生。所以它是中国专属的商用产品线。比如,在外观设计上借鉴了鸟巢体育场的外观,非常符合中国用户的审美。
我们知道,戴尔深入中国行业市场20年,在这20年当中,戴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并对行业用户的需求有了深入的了解,成铭的设计正是源于戴尔对中国行业的认知。
所以,戴尔成铭在设计中严格考虑了行业用户对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高要求,不仅经过了50项性能测试和严格的品控流程,采用双层锁扣设计,进一步提高系统安全性,还可以选择长达5年的保修服务。
同时,戴尔成铭还针对不同的用户推广不同等级的配置,应用分类极为丰富。无论应用场景有多复杂,行业用户都可以在成铭的体系中一站式购齐。
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戴尔成铭与在行业落地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比如在教育行业,为了帮助更多的教育机构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重新定义新一代数字化教育课堂,戴尔成铭与网龙合作,针对教育行业共同推出了“101智慧课堂”。
同时,戴尔与和思易联手打造了交互学习场景,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一个实验场景,把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的对象,通过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获取真实有效的实验知识。据悉,目前,这套解决方案已经有两个案例成功落地。一个是武汉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初中部,其建立了全球第一家基于微软VR技术的VR基础教育的实验室,这是一个30+1的标准实验室;另外一个是合肥第八中学建立了安徽省首个国家级VR实验室。
众所周知,技术是推动行业走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手段,但技术如何与行业的场景做结合,与行业的需求做结合,这一直是个难题。而戴尔成铭在教育行业的落地,不乏创新性的同时,也推动了教育化的数字化变革。
做到知行合一,三个原因决定成铭的潜力
客观的说,罗马从不是一天建成的,戴尔成铭的成功,也绝不会是个偶然。在我看来,成铭在未来走向更多行业和更多用户,有赖于三个因素:第一,是品牌持续性;第二,是产品技术的领先性;第三,则是行业生态的成熟度。
那么首先,从品牌延续性上来看,戴尔刚刚在中国度过了自己20周岁的生日,我们可以看到过去20年在中国发展的跨国科技公司当中,戴尔绝对是走得最顺畅的一个,这不仅因为戴尔“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更因为戴尔从1.0到4.0持续不断的对中国进行投入,正是这种决心让戴尔的品牌在中国获得了持续上升的认知度。
所以,成铭在戴尔中国的大策略下,会保持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品牌美誉度,这会让成铭在市场宽度的覆盖上获得助力。
其次,成铭一方面依托戴尔全球的研发体系,从产品设计到质量把控都能够保持一流的水准,另一方面,戴尔对中国市场的倾斜,更保证了产品创新的持续。戴尔更乐于在中国发展,这让戴尔对中国用户的需求有了更多关注,这也会反馈到戴尔的产品设计理念当中。
最后,戴尔成铭从诞生时起,就很重视与合作伙伴共同开拓行业生态,比如前文提到的教育行业的两个落地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在未来,还可以在政企和金融等行业发展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总结来看,戴尔成铭体现了戴尔商用PC整体的运营理念,将行业需求做深做透,做到知行合一,更看重行业的落地。做到一举“成铭”,对戴尔来说这并不是很遥远的事。郑凯
全部评论
留言在赶来的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