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梗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特点分析

一、传播主体特征

年轻化主导‌:大学生及Z世代是主要创作与传播群体,使用频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白读谐音梗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特点  第1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圈层化扩散‌:通过B站、微博等平台形成亚文化社群,强化群体认同感

二、内容生产机制

技术赋能‌:拼音输入法误触(如"白度"替代"百度")成为初始变异来源

多模态融合‌:

文字类:如"泰裤辣"(太酷啦)的拼音变形

视频类:BGM谐音(如"邵阳就位"文旅宣传)

图像类:通过视觉联想强化谐音效果(如"杀猪盘"诈骗传单的图文结合)

三、传播动力学

病毒式裂变‌:

社交货币属性:用户通过转发"美你不行"等梗获取社交资本

模因化复制:如"好想出去玩"通过药瓶声响的意外关联快速传播

生命周期短‌:多数梗在2-3周内完成从爆发到衰减的周期

四、社会文化影响

积极效应‌:

提升传播效率(如"886"替代"拜拜了")

文旅宣传创新(如湖南邵阳的BGM谐音营销)

争议问题‌:

代际沟通障碍(长辈难以理解"发福蝶"等表达)

诈骗风险("杀猪盘"等恶意谐音梗的滥用)

五、未来趋势预测

两极分化‌:部分梗将沉淀为语言变体(如"谐音歇后语"),部分因过度娱乐化被淘汰

技术迭代‌:AI生成工具可能催生更复杂的谐音变体(如方言+外语混合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