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毒是中医术语,指通过药物或疗法清除体内热毒、风邪或湿邪的过程,常见于治疗外感病、疮疡肿毒等症。以下是相关分类及具体应用:


一、常见剂型与功效

败毒  第1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败毒散‌


组成:柴胡、羌活、独活、人参等。

功效:发汗解表、散风祛湿,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气虚证,如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法:加生姜、薄荷水煎,或外用冷水调敷。


败毒汤‌


组成: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用于热毒炽盛引起的疮疡、高热等。

加减:热毒入脑时可配伍安宫牛黄丸。


败毒膏‌


分类:小败毒膏(蒲公英、大黄等)与连翘败毒膏(连翘、紫花地丁等)。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疮疡初起或疥癣瘙痒。

禁忌:孕妇禁用。


大败毒胶囊‌


成分:大黄、蒲公英、木鳖子等。

作用:清血败毒、消肿止痛,主治梅毒、泌尿系统感染等。

二、应用场景

外感病‌:如感冒、流感,常用败毒散或人参败毒散(含人参,适合气虚患者)。

皮肤疾病‌:湿疹、痤疮等可用败毒膏或大败毒胶囊。

感染性疾病‌:局部化脓性感染伴全身反应时,败毒汤可联合西药使用。

三、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慢性病患者需遵医嘱。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影响药效。

部分方剂含辛温药材,外感风热或阴虚者禁用。


以上内容综合了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具体用药需结合个体情况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