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1 日,水泥板块迎来久违反弹,A 股水泥板块十余只个股集体涨停,港股水泥股华新水泥(06655)盘初一度翻倍。引爆行情的导火索,是上周末正式开工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 —— 这项总投资高达 1.2 万亿元的超级工程。

在智通财经 APP 看来,受到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项目的利好刺激,叠加基建投资回暖、行业供需格局改善等因素,水泥行业正迎来新一轮投资机遇。

1600 多万吨水泥需求爆发在即 区域龙头或率先获益

公开资料显示,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该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 5 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 1.2 万亿元,工程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

根据华夏能源网数据,该水利工程项目装机容量预计 6000 万至 7000 万千瓦,是三峡工程的三倍,年发电量约 3000 亿千瓦时。参考三峡大坝 1600 多万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量,预计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项目混凝土总用量超 4000 万立方米,对应水泥总用量约 1600 多万吨,每年水泥需求超 100 万吨,占近五年西藏地区水泥年平均产量的约 10%。

此外,水泥行业具有明显的运输半径限制(通常陆运 200-300 公里,水运稍远),因此雅鲁藏布江项目的主要供应商将是西藏、四川、云南等地的水泥企业。目前西藏本地水泥产能有限,未来可能通过新建产线或外部调入满足需求,进一步推升区域水泥价格。

随着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项目的持续推进,尤其是进入水库大坝等工程主体施工阶段,水泥需求将显著增长,直接带动西藏地区水泥行业销售上扬,推动区域水泥行业及企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具体来看,西藏天路(600326.SH)是西藏地区最大水泥生产商,市占率超 30%,直接受益于本地需求增长。华新水泥在西藏布局生产基地,具备区域供应优势。海螺水泥(600585.SH)作为全国龙头,在西南地区产能布局完善,可通过外部调运参与项目供应。

上半年水泥行业 “华丽转身” 量减价增,成本下行是关键

除消息面加持外,2025 年上半年水泥行业盈利状况回暖,也对相关公司二级市场表现形成助力。

近日华新水泥就披露,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 2025 年半年度实现归属净利润 10.96 亿元至 11.32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 3.65 亿元至 4.01 亿元,同比增加 50% 到 55%。

万年青则预计,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归属净利润为 3100 万元至 4500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954.07% 至 2881.71%,上年同期为 150.92 万元。

水泥行业上半年的盈利回暖并不是个例。

尽管需求依然趋弱,但 2025 年上半年,行业受成本下降、价格阶段性回暖等利好加持,整体盈利情况或大幅改善。

CCA 数字水泥网近日发布消息显示,预计 2025 年上半年水泥行业利润总额预计达到 150 亿元至 160 亿元,或成功扭亏为盈。而上年同期,水泥全行业亏损达 11 亿元。从亏损 11 亿元到盈利 160 亿元,堪称 “华丽转身”。

价格方面,上半年东北地区水泥市场平均价格为 477 元 / 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 100 元 / 吨,较去年同期上涨 84 元 / 吨,涨幅高达 21%;华东地区水泥市场平均价格为 381 元 / 吨,同比也小幅上涨 5.4%。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 年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 8.15 亿吨,同比下降 4.3%。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 5.7 个百分点。此外,成本下行也为水泥行业上半年盈利奠定了基础。据数字水泥网监测,上半年煤炭价格下降普遍使得水泥企业生产成本下降 20 元左右。

尽管上半年企业盈利状况显著改善,但行业对市场价格走势仍存隐忧。上半年水泥市场的积极变化主要得益于煤炭价格下跌带来的成本下降和一季度水泥价格的阶段性回升。然而,进入二季度末,行业形势急转直下。6 月至 7 月间,行业出现了明显的‘量价齐跌’现象,这一严峻形势使得上半年积累的盈利优势被快速削弱。下半年行业盈利压力依然巨大,需要企业采取更加积极的应对措施。

政策助力水泥行业逃离 “内卷寒冬” 未来结构性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4 年下半年水泥企业间协同共识恢复并延续至 2025 年,协同错峰停产执行情况好转,行业供给量有效调控推动水泥价格上涨,行业毛利率修复。

2025 年 7 月 1 日,行业 “反内卷” 再加码,中国水泥协会近期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 “反内卷”“稳增长” 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意见》,要求会员企业完成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的统一。旗帜鲜明 “反内卷” 政策有利于推动错峰生产刚性执行,并推进跨区域联动错峰,强化 “产能双控”,做实所在区域复价。充分发挥行业自律机制,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水泥市场供需平衡。

华泰证券近期研报分析认为,在 “反内卷” 背景下,水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具备规模、成本以及能效等优势的企业有望持续受益,而中长期看,全产业链一体化和全球化布局是水泥企业对抗周期波动、实现进一步增长的关键。根据公开资料,华新水泥海外营收占比最高,其次是金隅集团,海螺水泥作为行业龙头,主战场仍然集中在国内市场。

就水泥板块而言,短期驱动因素在于基建托底 + 重大项目落地,中长期趋势离不开行业整合与绿色转型。

具体来看,2025 年下半年,水泥行业仍将受益于基建投资加码和雅鲁藏布江项目的持续推进,区域龙头盈利弹性显著。

在政策推动 “反内卷” 和产能置换,中小产能加速出清,TOP5 企业市占率有望突破 50%。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头部企业通过光伏发电(如海螺水泥 1GW 光伏项目)、替代燃料降低能耗;欧盟碳边境税(CBAM)倒逼出口型企业加速减排,华新水泥等海外布局企业需提前应对。此外,东南亚、非洲基建需求增长,海螺、华新等企业海外产能扩张将成新增长点。

简言之,水泥行业已度过最艰难阶段,但增长动能从 "量价齐升" 转向 "结构优化"。未来需紧盯政策落地、成本变动及企业转型进度,把握分化市场中的确定性机会。

综上,水泥行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短期来看,雅鲁藏布江超级工程和基建投资托底将为行业注入强心剂;中长期则需依靠行业整合、绿色转型和全球化布局来穿越周期。在 “反内卷” 政策护航下,具备成本优势、产能布局合理的头部企业有望持续受益,而中小厂商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投资者应当把握 “政策驱动 + 需求改善” 的双主线,重点关注区域龙头和具备全产业链优势的企业,同时警惕房地产下行和产能过剩风险。未来,水泥行业的竞争将不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综合实力的比拼,行业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