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依然保持轮动态势,可控核聚变、军工、创新药轮番登场。资金轮动中,难免需要进行高低切。 而随着信息不断发酵,资金左侧博弈信创行情的趋势已经明显。信创长期有故事可讲,短期有催化,很符合资金逢低布局的习惯。还是那句话,要信赶快信。 02 信创的核心逻辑 在如今IT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信创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因此也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之一,甚至容易成为某些大国实行保护主义、单边制裁的工具。 这点国人是最有体会的,所以国家在发展信创产业方面的紧迫度、决心和动力都是很确定的,支持力度可以用“举国之力,全面护航”来形容。 从政策到资金,从政府采购到生态培育,国家正在以空前力度推动这一战略产业的发展。 用大白话来解读,就是“必须用国产的,而且要用好”。 政策层面:信创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与芯片、操作系统等并列为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党政机关2027年完成50%以上的IT系统国产化替换(OA、数据库、服务器等),金融、电信、能源等8大关键行业2025年起全面启动,替代比例逐年提升。 财政层面:地方政府对采购国产芯片、服务器等给予30%-50%的补贴;国家大基金(一期、二期)重点投资信创产业链企业,仅大基金二期就募资2000亿元,其中超30%投向半导体和信创;信创企业可享受“两免三减半”(前两年免税,后三年减半)等政策。 生态联盟:国家牵头成立“信创工委会”,整合HW、中科曙光、中国电子等企业,共建适配中心,还在产学研、人才资源等方面向信创产业倾斜。 投资涉及到诸多考量因素,其中未来业绩增长的空间有多大,确定性有多高,很重要。 政策的强力支持,一是让中国信创产业未来的增长空间足够大,二来让这种增长具有确定性。 根据IDC预测,2025年中国信创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其中服务器与芯片是关键环节。也有研究机构指出,信创政策红利期至少持续5年,2027年前信创行业增速不会低于30%。 另外,信创产业和AI技术的重合度也非常高,从上游的半导体,到中游的大模型,还有下游的应用,都涵盖了,可以说两者是紧密协作,相互成就。 以上这些,构成了信创产业中长期的投资逻辑。 03 结语 用长线的眼光看,中国的信创战略并不是简单的国产替代,而是一场“科技自立”的全民动员。从中央到地方,从国企到民企,都在积极参与其中。 这可能是未来十年中国科技领域最确定的投资主线之一。 毕竟,当国家铁了心要做一个产业时,它的成功概率会大大增加。 而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的合并,无疑是在加速这一过程,除了让市场看到他们共同打造中国算力产业的“航空母舰”,还看到了两家公司,乃至整个板块在AI革命和国产替代逻辑下的长期的成长潜力。 回顾历史,科技领域的强强联合案例,市场大多数报以掌声,反应热烈。 对投资者而言,短期可把握事件驱动机会,中长期则需要多关注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能力,以分享到国产科技崛起的红利。(全文完)
上一篇
全部评论
留言在赶来的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