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未来科技是交换机领域主要厂商及产品分类的梳理:一、头部厂商市场表现思科‌:2025年Q1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份额31.1%(营收36亿美元),长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但市场份额同比下滑24%。Arista‌:2024年Q3市场份额13.6%,数据中心交换机收入占比超90%,同比增长18%。华为‌:中国市场数据中心交换机连续9年第一(31.6%份额),全球市场份额9.7%,2025年推出128×800G液冷盒式交换机。HPE‌:非数据中心交换机占比84.6%,2024年Q3市场份额5.3%,但收入同比下降36.4%。新华三‌:中国整体市占率32.4%,数据中心份额29%,2025年推出800G CPO硅光交换机。二、交换机分类体系(一)按应用场景划分园区交换机‌:部署于企业办公网络,支持VLAN划分和QoS管理。数据中心交换机‌:支持高密度端口(如800G/1.6T)、低延迟,CPO技术加速应用。(二)按网络层次划分接入交换机‌:连接终端设备,端口速率多为千兆/万兆。汇聚交换机‌:实现流量聚合,支持三层路由功能。核心交换机‌:背板带宽超1Tbps,如华为128×800G交换机。(三)按管理类型划分无管理型交换机‌:即插即用,适用于小型网络。Web管理型交换机‌:支持图形化配置界面。全管理交换机‌:支持CLI/SNMP协议,如HPE 1920S系列。(四)按技术参数划分速率‌:百兆/千兆/万兆/多速率(如锐捷200G/400G产品)。架构‌:盒式(如工业富联GB200机柜)、框式(支持模块化扩展)。网络层级‌:二层(基于MAC地址转发)、三层(支持IP路由)。三、技术趋势CPO技术‌:锐捷网络推出全球首款CPO数据中心交换机,光模块厂商加速布局。液冷散热‌:华为、工业富联推出液冷交换机适配高密度算力集群。高速率升级‌:800G交换机需求爆发,1.6T技术进入储备阶段。

  想想***也悲哀,这样的高科技受困于没电,大陆电多得挖去了

  小编有句话要说了***怎么可能缺电???!!!***不是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发电技术么??叫什么来着??哦对了。。用爱发电啊!!

  用爱发电大队去哪里了?2025非核家园提出的时候怎么喊的?

  

  好吧言归正传,上个世纪的30年代,波音(飞机制造)的一位,即T.P.Wright最先发现并提出“学习曲线”(一家工厂累计生产飞机的数量不断地上升,飞机的制造成本反而在不断地下降)。“学习曲线”的数学公式是Y=a*X^b。Y是累计单位的平均生产成本,a是第一批产品的生产成本,X是累计生产产品的总数,b是负数,且b的绝对值越大,意味着“学习曲线”进步的速度就越快。举例来说,假定,在一家飞机制造工厂中,第1架飞机的制造成本为1亿美元,第2架飞机的制造成本就可下降到为0.8亿美元,到第4架飞机的制造成本就会再下降到为0.64亿美元……随着这家工厂累计生产飞机的数量每翻倍一次,则单架飞机的制造成本便会在前一个基础上又下降20%。

  极紫外光刻机让台湾电力供应吃紧?  第1张

  事实上,“学习曲线”不止在飞机制造行业中管用,同样适用于行业。所以,若有一家制造厂商,具备了很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且累计生产的芯片数量比同行中的其他厂商都多的话,则这家芯片制造厂商在市场中就理应会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比如,前不久,各家媒体都报道过,原旗下的芯片制造部门从三星独立出来后,有意和台积电争抢市场份额,这或许就是“学习曲线”使三星非这么干不可。当然,台积电本已经站上行业第一的位置,于情于理也想且也能长期地占着行业第一的位置。

  极紫外光刻机让台湾电力供应吃紧?  第2张

  直到今天,人们对芯片的需求量不仅在持续地增长,还是海量的,这才是推动‘学习曲线’和‘摩尔定律’在芯片制造行业中继续前行的主动力。在全球范围内,一方面,的销售总额在1990年不过为500多亿美元,到2015年上升到为3000多亿美元,到2019年即会上升到为4300亿美元(还没有考虑在各行各业中大爆发的情况)。另一方面,一家芯片制造工厂的建设成本,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期为1亿美元,到90年代中期上升到为10亿美元,而到2020年却有可能上升到为150亿美元。简单地说,正是因为人们对芯片的需求量在不断地上升,对芯片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半导体行业的年产值才会不断地上升。从而,各家芯片制造厂商才敢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建设一家接着一家的,越来越“贵”的芯片制造工厂。一家芯片制造工厂的建设成本之所以越来越高,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接下来就要说到的极紫外(EUV光刻机)。

  

  早在2012年7月,芯片制造行业发生了这么一件大事。三星、台积电和都为了分担光刻机制造厂商ASML研发极紫外光刻技术等新技术的风险,共同向ASML承诺支付13亿欧元的技术研发费用。同时,三星、台积电和英特尔都还按当时每股40欧元的价格向ASML注资(三家芯片制造厂商合计持有ASML的股权比率为23%)。值得一提的是,4年后,也就是到2016年7月,ASML的股价升到了90欧元以上。对各家芯片制造厂商而言,光刻工艺着实重要。单片芯片的制造成本中,差不多有一半的成本是属光刻工艺的。况且,有行内业者推测,整个半导体行业界研发出可用于量产的极紫外光刻机,所耗费的资金差不多为200亿美元,不是个小数目!

  

  近日,***媒体报道:按照台积电制定的计划,到2019年,第二版本的7nm工艺会首次引入极紫外光刻机。之后的5nm工艺和3nm工艺,特别是3nm工艺引入极紫外光刻机的数量会更多。但是台积电的高层们近几年来却在为此忧虑,由于极紫外光刻机在工作时十分耗电,未来***电力供应怕是会更加吃紧。

  目前,ASML已经成功研发出的,最先进的极紫外光刻机,输出功率为250瓦,芯片生产速度为125片芯片/小时。2009年,SK海力士对外给出一个数据是,极紫外光刻机的能源转化效率为0.02%。据此来算,一台输出功率为250瓦的EUV光刻机,需要耗电0.125万千瓦。2017年8月13日,中国半导体在媒体平台发表文章有称(极紫外光在物理性质上和人们常见的紫外光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这种光非常容易被吸收,连空气都不透光,所以整个生产环境必须抽成真空;同时,也无法以玻璃透镜折射,必须以硅与钼制成的特殊镀膜反射镜,来修正光的前进方向,而且每一次反射仍会损失3成能量,但一台EUV机台得经过十几面反射镜,将光从光源一路导到晶圆,最后大概只剩下不到2%的光线。这也是EUV机台如此耗电的主因之一。”

  

  去年 6 月,有消息透露,台积电有意自盖电厂。 这位分析师表示,当时台积电就是担心大量导入 EUV 光源的 5 奈米制程,南科无法负荷,直到台电出具保证,才打消念头。

  一位台积电前主管表示,台积电的企业文化是高度专注本业,像自盖电厂这类事,过去根本连想都不会想,会去考虑这件事,就表示缺电非常严重。

  但接下来更耗电的的 3 奈米制程,便传出台积电有意设厂美国,除了土地与环评,电力稳定度也是考虑因素之一。

  其实从2015年开始,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就已经不止一次地向媒体释放出:台积电正面临的一大隐忧就是“缺电”。虽然台积电的每家芯片制造工厂都有备用电力,但这备用电力的用电成本是***电力公司的3倍。而2020年,台积电的5nm工艺新工厂(位于***南科园区)的用水量和用电量都会大增,用电量会大到什么程度?有行内业者估计是72万千瓦。***电力公司给出的数据显示:***东部共56万人的用电量也才在40万千瓦到50万千瓦之间。远远不及台积电的这家5nm工艺工厂的用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