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未来科技是交换机领域主要厂商及产品分类的梳理:一、头部厂商市场表现思科‌:2025年Q1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份额31.1%(营收36亿美元),长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但市场份额同比下滑24%。Arista‌:2024年Q3市场份额13.6%,数据中心交换机收入占比超90%,同比增长18%。华为‌:中国市场数据中心交换机连续9年第一(31.6%份额),全球市场份额9.7%,2025年推出128×800G液冷盒式交换机。HPE‌:非数据中心交换机占比84.6%,2024年Q3市场份额5.3%,但收入同比下降36.4%。新华三‌:中国整体市占率32.4%,数据中心份额29%,2025年推出800G CPO硅光交换机。二、交换机分类体系(一)按应用场景划分园区交换机‌:部署于企业办公网络,支持VLAN划分和QoS管理。数据中心交换机‌:支持高密度端口(如800G/1.6T)、低延迟,CPO技术加速应用。(二)按网络层次划分接入交换机‌:连接终端设备,端口速率多为千兆/万兆。汇聚交换机‌:实现流量聚合,支持三层路由功能。核心交换机‌:背板带宽超1Tbps,如华为128×800G交换机。(三)按管理类型划分无管理型交换机‌:即插即用,适用于小型网络。Web管理型交换机‌:支持图形化配置界面。全管理交换机‌:支持CLI/SNMP协议,如HPE 1920S系列。(四)按技术参数划分速率‌:百兆/千兆/万兆/多速率(如锐捷200G/400G产品)。架构‌:盒式(如工业富联GB200机柜)、框式(支持模块化扩展)。网络层级‌:二层(基于MAC地址转发)、三层(支持IP路由)。三、技术趋势CPO技术‌:锐捷网络推出全球首款CPO数据中心交换机,光模块厂商加速布局。液冷散热‌:华为、工业富联推出液冷交换机适配高密度算力集群。高速率升级‌:800G交换机需求爆发,1.6T技术进入储备阶段。

  无论中美,全球许多国家都对充满了憧憬与渴望。人们坚信,一个新的世界即将到来。是当前人类所面对的最为重要的技术社会变革,可谓是互联网诞生以来的第二次技术社会形态在全球的萌芽。

  所谓人工智能(AI),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机器”的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AI赋予了机器一定的视听感知和思考能力,不仅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会对经济与社会的运行方式产生积极作用。

  但是,站在新世界起点,我们也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情形,作为见证过互联网发展热潮的人,不免会发现现在的AI领域像极了当年的互联网在1998年勃兴两年后又遇到寒冬的情形。近年来AI厚积薄发,主要因获得了突破,创业和投资由此情绪高涨。

虽然仍有差距 但中国10大AI公司将对美国人工智能发起挑战  第1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要保持冷静的认知。深度学习仍有难以克服的缺陷。接下来几年,你发现投资越来越多,越来越少,项目越来越贵,而深度学习自身的不足并没有快速得到解决,AI商业化之路其实有点力不从心。

  在行业即将出现泡沫的时候,不宜设定过高的期望。美国积60余年之功,全面领先全球,其他国家的AI创新尚处于萌芽阶段。赶英超美,并非朝夕可成,我们需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核心环节上,方能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

虽然仍有差距 但中国10大AI公司将对美国人工智能发起挑战  第2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各路资本角逐的新风口,中国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巨头也开始大规模进军AI领域。

  其中,百度已砸下2亿美元的专项风险投资基金来支持人工智能项目,并聘请著名的AI专家和前微软执行官陆奇来主导这个项目的推进工作。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也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其商务、物流和支付领域。

  中国的AI用户也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阿里巴巴表示,支付宝已经开始使用面部识别功能来支撑人脸支付,刷脸支付的用户规模已达到1.5亿,相当于美国人口的一半。

  在这个背景之下,麦肯锡报告宣布中国诞生了10家人工智能公司,这10家AI公司,在中国目前的人工智能领域,暂时走在了最前面。

  那么到底是哪10家公司呢?一起来看看吧

  第1名:碳云(arbonX)

  领域:医疗保健

  融资金额:10亿人民币

  估值:十亿美元

  

  (iCarbonX宣布计划在1月投资4亿美元组建数字生活联盟)

  深圳碳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业务包括围绕消费者的生命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创建数字生命的生态系统。

  在成立六个月后,碳云便成为了一家独角兽公司,创下了世界上最快获得10亿美元估值企业的记录。

  未来,碳云智能将携手全球合作伙伴打造数字生命联盟,帮助公众深层次理解医疗、行为习惯以及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疾病和健康。

  第2名:Face++

  领域:人脸识别

  融资金额:1.47亿美元

  估值:未知

  

  Face++是蚂蚁金服在人脸识别技术上的合作伙伴。并且Face++为1.5亿支付宝用户提供了面部识别功能。

  Face++在获得1.47亿美元融资时曾宣称,其人脸识别成功率为97.27%,略高于Facebook的97.25%。

  第3名:达阔科技(Cloudminds)

  领域:

  融资金额:1.3亿美元

  估值:未知

  

  达阔科技的盲人指南头盔

  该公司唯一公开透露的是盲人导向头盔——META。META可以为视力障碍人群提供人脸识别,物体识别,路径规划,避障等服务。

  第4位:优必选机器人(Ubch)

  领域:机器人

  资金总额:1.22亿美元

  估值:十亿美元

  

  (Ubtech的Alpha 2机器人具有更多样性的人工智能功能,包括语音聊天和同声传译)

  Ubtech成立于2012年,在娱乐和教育方向推出了许多小型人形机器人。其Alpha1Pro,Alpha1S和Alpha2人形机器人不仅可以跳舞、播放音乐还能进行简单的动作。

  第5名:商汤科技(Senseme)

  领域:人脸识别

  资金总额:4.1亿美元

  估值:未知

  

  成立于2014年,位于北京的SenseTime是Face++的竞争对手,其人脸识别技术的错误率低于10万。

  第6名:智能管家(Roobo)

  领域:机器人

  资金总额:1亿美元

  估值:未知

  

  人工智能创业公司ROOBO已获得A轮1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科大讯飞等。此外,ROOBO发布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商业化量产的CI1006、宠物机器人DOMGY、商业服务机器人等。

  第7名:云知声(Unisound)

  领域:语音识别

  总资金:8000万美元

  估值:十亿美元

  

  云知声已获得8000万美元B+轮的融资,其定位升级为“专注的人工智能服务型公司”,主要研发AI芯、AIUI(智能交互)和AIService(智能云服务)三大,公司已在布局、智能车载、智能医疗、智能教育四个领域。

  第8名:出门问问(Mobvo)

  领域:语音识别

  融资金额:1.8亿美元

  估值:未知

  

  (Mobvoi于2015年推出智能手表Ticwatch产品)

  出门问问是市场上一家拥有自主语音识别、语义分析、垂直搜索技术的人工智能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努力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到消费产品,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方式。

  2015年6月,出门问问发布了纯圆智能手表Ticwatch,搭载自主研发的Ticwear,是出门问问人工智能技术成功落地的一款可穿戴设备,成为中国智能手表翘楚品牌。

  第9名:Aper

  领域:营销

  融资金额:1,950万美元

  估值:未知

  

  Appier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协助品牌和营销人员了解和分析使用者在、平板、个人,甚至电视上多变的跨屏幕行为,并能透过跨屏幕分析掌握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进而找到最有价值的使用族群,有效达到商业目标。

  第10名:思必驰(AISpeech)

  领域:语音识别

  融资金额:4500万美元

  估值:未知

  

  (AISpeech为智能家居设备和家电制造商提供语音指令功能)

  思必驰是国内唯一拥有人机对话技术,国际上极少数拥有自主产权、中英文综合语音技术(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声纹识别、性别及年龄识别、情绪识别等)的公司之一,其语音技术曾经多次在美国国家标准局、美国国防部、国际研究机构评测中夺得冠军,被中国和英国政府评为高新技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