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未来科技是交换机领域主要厂商及产品分类的梳理:一、头部厂商市场表现思科:2025年Q1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份额31.1%(营收36亿美元),长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但市场份额同比下滑24%。Arista:2024年Q3市场份额13.6%,数据中心交换机收入占比超90%,同比增长18%。华为:中国市场数据中心交换机连续9年第一(31.6%份额),全球市场份额9.7%,2025年推出128×800G液冷盒式交换机。HPE:非数据中心交换机占比84.6%,2024年Q3市场份额5.3%,但收入同比下降36.4%。新华三:中国整体市占率32.4%,数据中心份额29%,2025年推出800G CPO硅光交换机。二、交换机分类体系(一)按应用场景划分园区交换机:部署于企业办公网络,支持VLAN划分和QoS管理。数据中心交换机:支持高密度端口(如800G/1.6T)、低延迟,CPO技术加速应用。(二)按网络层次划分接入交换机:连接终端设备,端口速率多为千兆/万兆。汇聚交换机:实现流量聚合,支持三层路由功能。核心交换机:背板带宽超1Tbps,如华为128×800G交换机。(三)按管理类型划分无管理型交换机:即插即用,适用于小型网络。Web管理型交换机:支持图形化配置界面。全管理交换机:支持CLI/SNMP协议,如HPE 1920S系列。(四)按技术参数划分速率:百兆/千兆/万兆/多速率(如锐捷200G/400G产品)。架构:盒式(如工业富联GB200机柜)、框式(支持模块化扩展)。网络层级:二层(基于MAC地址转发)、三层(支持IP路由)。三、技术趋势CPO技术:锐捷网络推出全球首款CPO数据中心交换机,光模块厂商加速布局。液冷散热:华为、工业富联推出液冷交换机适配高密度算力集群。高速率升级:800G交换机需求爆发,1.6T技术进入储备阶段。
共享单车让我想到一则故事:国外有一个人在一个公路边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越来越好,路过的人看到商机,立马在加油站旁边开了一家超市,后面生意络绎不绝,又有商人看到商机,在旁边开了一个饭馆,生意源源不断,再后来,从最初的路边加油站发展成一个人来人往的城镇。而中国,一个人在路边开了一个加油站,路过的人看到生意好,也在旁边开了一个加油站,后面的人看到她们的生意好,又开了一个,再后来,因为市场饱和竞争力太大,几家加油站都垮掉,丢下的,唯一就是带不走得加油站工具。 我没有崇尚国外好,只是觉得国人真的是跟风,不会转变,才会导致共享单车市场饱和进而垮台。
2017年8月15日,一组图片又刷爆媒体圈:合肥1万辆被扣共享单车堆积如山。
想必对这种现象,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吧?


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们最后一公里出行。尤其对大城市的上班族来说,是一件很有需求的事情。
然而,随着共享单车野蛮生长,当消费者调侃“共享单车太多,颜色已经不够用”,运营企业却笑不出来了。
6月初,正式运营仅5个月后,共享单车企业空单车宣布倒闭;
仅仅过去8天,另外一家共享单车企业3Vbike特宣布停止运营;
8月初,町町单车宣告死亡,成为第三家被爆破牌……
50天内,3家共享单车宣告倒闭!
目前共享单车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已经饱和。发展到今天,共享单车市场基本已经饱和,甚至已经过剩,广州、杭州等大城市先后宣布,停止新增投放共享单车。这意味着,想通过投放数量占据市场这条路已经断了。
二是高企成本难以承受。投放市场的共享单车越来越多,管理却悬而未决,很多共享单车投放市场之后一方面遭到非正常破坏,一方面因为非法停放、影响公共秩序被管理部门收缴,这都意味着报废,运营企业为之付出巨大成本。如果没有巨资支持,将难以为继。
三是短期没有盈利可能。现在共享单车是处于布局市场占坑阶段,盈利几乎没有可能,只有支出没有收入,这就需要外部不断输血才能生存。
四是市场格局已经形成。以摩拜和ofo领头的共享单车市场,市场格局已经形成,后进者基本已经没有机会,充当炮灰的命运不可逆转。
因此,共享单车行业一梯队的摩拜和ofo,因为占据先机,前期通过快速、大量投放建立了市场高地,加之有大量资金加持,可以在国内过剩的情况下进军国际,以求更大生机。但在第二梯队以下的共享单车都危在旦夕,尤其是后期跟风的小品牌,死亡只是一个时间早晚问题——不是死不死,而是什么时候死。
毫无疑问,共享单车行业已经开启死亡倒计时,多少共享单车正在烈烈的太阳底下瑟瑟发抖!
谁会成为下一个被送上断头台的共享单车呢?
全部评论
留言在赶来的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