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新型激光武器研发进展(截至2025年9月)

一、‌反无人机/低空防御系统‌


美军正在研发哪些新型激光武器?  第1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IPG Photonics "Crossbow"‌


功率范围:5-50千瓦(模块化扩展),射程1.5公里,单发拦截成本低于10美元,已交付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用于反无人机作战‌。

特点:采用光纤激光技术,动态功率调整适应复杂环境,2025年9月将在伦敦防务展展示升级版‌。


雷神技术集团新型激光武器‌


模块化设计,功率可扩展至50千瓦,重量轻、机动性强,适用于多任务场景,但具体参数未完全公开‌。

二、‌机载激光防御系统‌

空军SHiELD项目‌

为F-35等战机开发的激光吊舱,已完成机载小型化改造,连续作战时间从30秒提升至120秒,2026年前计划完成火控系统集成‌。

测试中拦截成功率70%,但热管理技术仍是瓶颈‌。

三、‌舰载高能激光武器‌


海军HELIOS系统‌


功率60千瓦,部署于“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可击落无人机并致盲光电传感器,2025年采购经费暴增220%,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缺陷:能耗高(每秒300度电),天气适应性差(湿度70%时射程缩水至4600米)‌。


300千瓦级MLADS系统(研发中)‌


目标功率300千瓦,用于拦截导弹和高速目标,但尚未解决散热和能源供应问题‌。

四、‌陆基战术激光武器‌


DE M-SHORAD/P-HEL‌


功率50千瓦,用于对抗无人机和轻型空中威胁,已进入高级测试阶段‌。


DARPA "持久"项目‌


固态激光器功率达300千瓦,光电转换效率35%,测试动态光束控制技术以提升恶劣天气下的打击精度‌。

五、‌未来发展方向‌


500千瓦级机载激光武器‌:计划2026年测试,需突破散热和能源限制‌。


低成本与实战化‌:美军激光武器单发成本显著低于导弹(如HELIOS拦截成本仅为传统导弹的1/1000),但功率和可靠性仍需提升‌。


注‌:当前美军激光武器仍以反无人机为主,拦截高超音速导弹需300千瓦以上功率,技术尚未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