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未来科技是交换机领域主要厂商及产品分类的梳理:一、头部厂商市场表现思科:2025年Q1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份额31.1%(营收36亿美元),长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但市场份额同比下滑24%。Arista:2024年Q3市场份额13.6%,数据中心交换机收入占比超90%,同比增长18%。华为:中国市场数据中心交换机连续9年第一(31.6%份额),全球市场份额9.7%,2025年推出128×800G液冷盒式交换机。HPE:非数据中心交换机占比84.6%,2024年Q3市场份额5.3%,但收入同比下降36.4%。新华三:中国整体市占率32.4%,数据中心份额29%,2025年推出800G CPO硅光交换机。二、交换机分类体系(一)按应用场景划分园区交换机:部署于企业办公网络,支持VLAN划分和QoS管理。数据中心交换机:支持高密度端口(如800G/1.6T)、低延迟,CPO技术加速应用。(二)按网络层次划分接入交换机:连接终端设备,端口速率多为千兆/万兆。汇聚交换机:实现流量聚合,支持三层路由功能。核心交换机:背板带宽超1Tbps,如华为128×800G交换机。(三)按管理类型划分无管理型交换机:即插即用,适用于小型网络。Web管理型交换机:支持图形化配置界面。全管理交换机:支持CLI/SNMP协议,如HPE 1920S系列。(四)按技术参数划分速率:百兆/千兆/万兆/多速率(如锐捷200G/400G产品)。架构:盒式(如工业富联GB200机柜)、框式(支持模块化扩展)。网络层级:二层(基于MAC地址转发)、三层(支持IP路由)。三、技术趋势CPO技术:锐捷网络推出全球首款CPO数据中心交换机,光模块厂商加速布局。液冷散热:华为、工业富联推出液冷交换机适配高密度算力集群。高速率升级:800G交换机需求爆发,1.6T技术进入储备阶段。
苹果的 8的销售状况不容乐观,而Apple Watch 3倒是销量挺好。如果说iPhone、ip、iM和MacBook都是乔布斯所留下来继续发展的,那么Apple Watch就可以算是库克领导下独立开发的苹果产品了。
像一部那样打电话、发短信和使用应用,成为苹果旗下Apple Watch 3的最大吸引点。中国联通成为了首批支持这项功能的电信运营商,“一号多终端”的套餐政策,意味着苹果手表可以和用户手机共享号码,无需实体卡。
然而,在Apple Watch 3仅仅发售一周之后,苹果官网却显示了联通蜂窝将于稍后时段开放使用的公告,中国联通也紧急表示针对Apple Watch 3手表9月28日晚十点之后,停止申请。

10月11日,有用户向记者反映,自己Apple Watch 3通话异常,和手机一同不能实现接打电话功能,多方沟通手机才恢复,当初苹果商店承诺的手表蜂窝通信遥遥无期。

此次中国联通是第三代Apple Watch在中国地区唯一的首发合作运营商。不过记者注意到,苹果官网前期公布支持地区目前仅适用于归属地为上海、广东、河南、湖北、湖南和天津省份的联通手机账号。
作为是上海联通的一名的用户,乐成(化名)向记者介绍,当初是冲着Apple Watch 3的打电话功能,但前几天自己的中国联通SIM卡的Apple Watch 3无法使用手表拨打电话,同时出现了手机通话异常的情况,取消“一号多终端”,多次和联通方面沟通之后才恢复正常。
另外有用户在采访时亦表示,“当我在苹果商店购买苹果手表时,当地联通是支持苹果手表上的数据服务的,现在消失了。”
微博博主“李大锤同学”向记者表示,自己也购置了比GSP版本多出600元的蜂窝通信版Apple Watch 3,本想着联通会及时普及到其他省市,现在这种情况自己也很着急。
中国联通在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回复中表示,联通针对Apple Watch Series 3开展的为期一周的附属设备通信服务友好用户体验测试已经于9月28日晚10点结束。已经申请开通了此项体验服务的用户依然可以使用业务。
乐成对记者表示,按照联通当初的套餐说明,其就是按着正式运营来的,并非体验测试,现在的结果大失所望。
在Apple Watch 3 开卖之初,曾标注有中国联通服务支持的六个省市而目前苹果官网上显示电信、移动、联通三家运营商均处于“今年稍后推出”状态。联通放了苹果鸽子,让苹果叫苦不迭,同样也让广大中国消费者心碎。
电信行业专家付亮对此表示,Apple Watch 3所使用的e-SIM独立蜂窝数据,需要开通中国联通的“一号多终端”业务,而目前联通的“一号多终端”业务只接到了工信部的“试用”许可,还未通过正式的审批。不过根据苹果官网的消息,三大运营商正式商用该业务应该很快了。
智能手表可以打电话早已不是新鲜事,其中儿童电话手表最为火热,不过多采用和手机一样实体SIM卡的方式。另外的GearS3、华为的HUAWEIWATCH2都有e-SIM卡版,但是目前国内的运营商还未正式支持这种通信方式。
近些年,手机卡从Standard SIM到MIni SIM、Micro SIM和苹果发布的Nano SIM卡,在苹果的引领下体积越来越小,但是无论体积多小空间的占用仍然没有改变。而e-SIM卡该卡采用技术预装在设备里,通过空中载入,比以往节省90%以上的空间。
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e-SIM卡由于基于空中写号,不存在号码卡实体,为各种设备缩小了体积,应用广泛,特别是在领域。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产品,本身体积就小,为了追求轻便无卡是发展必然。
记者梳理发现,如小米的“小米漫游”、华为的“天际通”等的“国际流量”业务,都是基于了e-SIM卡技术号码写入认证技术。而除了端,更加庞大物联网市场同样需要e-SIM卡。
面向物联网市场,e-SIM卡未来同样前景广阔,包括车联网、可穿戴设备等多种设备。在9月底的“2017年中国国际通信展览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肖善鹏就表示,小型化的e-SIM在产业中需求巨大,现有的SIM卡可能被淘汰,在物联网硬件中更为突出。
中国移动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e-SIM卡相应业务目前正在试验阶段,计划年底试商用,可以应用在包括智能手表等其他多种设备上。
全部评论
留言在赶来的路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