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未来科技是交换机领域主要厂商及产品分类的梳理:一、头部厂商市场表现思科‌:2025年Q1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份额31.1%(营收36亿美元),长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但市场份额同比下滑24%。Arista‌:2024年Q3市场份额13.6%,数据中心交换机收入占比超90%,同比增长18%。华为‌:中国市场数据中心交换机连续9年第一(31.6%份额),全球市场份额9.7%,2025年推出128×800G液冷盒式交换机。HPE‌:非数据中心交换机占比84.6%,2024年Q3市场份额5.3%,但收入同比下降36.4%。新华三‌:中国整体市占率32.4%,数据中心份额29%,2025年推出800G CPO硅光交换机。二、交换机分类体系(一)按应用场景划分园区交换机‌:部署于企业办公网络,支持VLAN划分和QoS管理。数据中心交换机‌:支持高密度端口(如800G/1.6T)、低延迟,CPO技术加速应用。(二)按网络层次划分接入交换机‌:连接终端设备,端口速率多为千兆/万兆。汇聚交换机‌:实现流量聚合,支持三层路由功能。核心交换机‌:背板带宽超1Tbps,如华为128×800G交换机。(三)按管理类型划分无管理型交换机‌:即插即用,适用于小型网络。Web管理型交换机‌:支持图形化配置界面。全管理交换机‌:支持CLI/SNMP协议,如HPE 1920S系列。(四)按技术参数划分速率‌:百兆/千兆/万兆/多速率(如锐捷200G/400G产品)。架构‌:盒式(如工业富联GB200机柜)、框式(支持模块化扩展)。网络层级‌:二层(基于MAC地址转发)、三层(支持IP路由)。三、技术趋势CPO技术‌:锐捷网络推出全球首款CPO数据中心交换机,光模块厂商加速布局。液冷散热‌:华为、工业富联推出液冷交换机适配高密度算力集群。高速率升级‌:800G交换机需求爆发,1.6T技术进入储备阶段。

  商业上,我们经常听到所谓的口号:顾客是上帝。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要独立自由。在教育中,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于是,上述各种看似正确的观点在生活中却产生了大量的不合理的现象,或者是不健康的现象。比如,强调顾客是上帝,在今天大数据时代,太多的倾向于调查顾客的消费习惯,然后就迎合这个习惯,向顾客推送相应的广告。发现顾客的消费关联习惯,就将一些可以被习惯性关联的产品摆放到一起,方便顾客一起购买。但是这种迎合式的做法是有非常大的危害的,尽管从个别商家的销售效果看,可能产生局部的效益,但是从社会全局看,如果利用不当,可能产生更多的副作用。在已经到来的大数据时代,我们可能得到非常多的关于人和社会的各种数据和分析结果,面对这些结果,我们如何利用是个非常大的问题。

  

  大数据之争

华为腾讯互撕会怎么判?对消费者而言大数据是福是祸?答案在这里  第1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017年的互联网圈子注定了不会太平

  大家都知道的快递业巨头——顺丰和阿里的“数据门”,京东和dayday快递大战的硝烟才刚刚散去;腾讯和华为两家知名大企业又开始了“撕数据名牌”!腾讯甚至申请要求政府的关注。

华为腾讯互撕会怎么判?对消费者而言大数据是福是祸?答案在这里  第2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腾讯投诉华为侵权

  任性的腾讯

  前段时间最受伤的就属被大批封号的淘宝客、微商、营销人员,这也是微信之父——张小龙有所计划的整治措施之一,他曾发微博“还朋友圈一片绿色和安静”,腾讯顶着“涉嫌垄断”的舆论和互联网大佬们的指责也要一意孤行,是不是马化腾太任性了?也许只有华为可以敲打一下他了。

  

  用户数据归属问题

  互撕开始

  这次两家公司互撕的起因是华为荣耀的一款开发了一个新功能,这款可以通过收集用户的一些互动、活动信息,来提供服务,例如,基于用户的微信内容餐厅。而信息的来源包括微信、支付宝等多个热门应用。

  

  华为荣耀手机

  腾讯怎么说?

  腾讯认为,“华为不仅在获取腾讯的数据,还侵犯了微信用户的隐私。”

  华为这么说!

  华为方面则认为,“产品通过,不存在争议。荣耀Mag获取的数据都经过了用户授权,只有用户通过设置以后公司才能收集到数据。而且所有的数据都应该属于用户,而不是腾讯或者华为荣耀!

  

  信息时代的个人信息

  华为触碰了腾讯的利益神经

  腾讯的微信崛起速度之快可谓神速,活跃用户使占有量高达10亿!可想而知,微信手中掌握的大数据之庞大,大数据变现的市场利益肯定不可小觑。微信辛辛苦苦积累的数据就这样华为信手拈来提供到自己的手机中,难怪马化腾的反应会如此强烈。

  

  大数据变现的市场潜力

  “都是大数据惹的祸”?

  其实,大数据并不邪恶也没有错,甚至我们未来的生活需要更多的大数据计算。比如你使用百度浏览器浏览新闻,你有没有发现你在第一次使用以后他的推荐就发生了变化?开始变得“更懂你”了,推送的信息都是你比较关注的。

  这都是基本的大数据运用,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效率和品质,通过大数据分析当我们进入一个消费场景,首先见到的总是我们最需要的,而不是花大量时间重复在海量信息中搜索所需,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数据消费场景

  其实是人工智能

  复杂的大数据精准到一定程度甚至可以读懂我们内心真正的需求,比如关于爱情,对面的这个人有多大概率你会爱上他,大数据都可以给你一个分析结果。这就是未来,换个方向来说,这是一种令人敬畏的未来——读懂思维()。

  

  人工智能

  大数据,数据到底是谁的?

  互联网+基础下的、人工智能,将会不可想象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不是吃瓜群众。这些数据属于用户!我们所有的数据信息都是本地化处理,你的手机应用、网页登陆信息、关联信息、授权权限等等,第三方运营和应用商不能上传到自己的数据库的。再就是即使应用需要处理数据,也是需要经过用户允许以后才能进行的。

  基于以上逻辑来看,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了吧?华为并没有错!

  我们是互联网时代那只“被赶上架的鸭子”, 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好个人隐私。你还会相信那所谓的“个人隐私协议”吗?

  

  个人隐私安全